•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监督工作  >  视察调研  >  正文内容

关于全区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0日来源:btjyrd.gov.cn编辑:九原人大办公室人气:文章属性:视力保护色:

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安排,7月下旬,区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全区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全区各苏木镇、街道实地察看了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并与医务人员、基层人大代表、部分群众进行了深入交流;听取了区政府关于全区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情况的汇报,与区卫生局、财政局、人社局、编办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一、基层医疗机构运行现状

目前,我区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7个,其中区级医疗卫生计生机构10个,苏木镇卫生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民营医疗机构5个,门诊部、个体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51个,村卫生室91个(其中一体化村卫生室35个)。

近年来,我区认真落实国家新医改政策要求,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区、镇(苏木)、村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一)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

2010年以来,政府先后投入近1亿元,新建了区医院病房楼,新改扩建了5个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22个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累计改造医疗用房2000平米,新增28000平米,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室”、“一区(社区)一站”的格局;依托哈林格尔卫生院组建了九原区第二人民医院,为我区西部地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全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基本实现了合理布局。先后投入3000万元,为区乡卫生机构配备生化、彩超、放射及救护车等检验及院前抢救设备,使区、苏木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医疗机构设备逐步完备,基本实现了全区苏木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和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覆盖和标准化建设。

(二)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所提升

一是面向社会招聘了130余名医技人员,其中56人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医务人员短缺的局面。以区医院为龙头,积极引进有一定知名度的医学人才21名,较好地发挥了他们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指导和帮扶作用。二是强化了对现有医疗队伍的培训。借“对口帮扶”政策,先后选派50多人到北京、上海、成都的知名医院和自治区、市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以区医院、区蒙中医院为基地,每年对基层医技人员进行轮训。通过这些措施,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和基层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三)管理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网底功能得到强化

一是全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了一体化管理,将35个一体化卫生室的管理纳入所在的苏木镇卫生院管理范畴,在行政、人员、业务、财务、药品、考核六个方面统一管理,有效整合了农村卫生资源,规范了乡村医生的诊疗用药行为。二是积极与市里的大医院开展“对口帮扶”,邀请一些知名专家定期坐诊,同时派出医务人员进修学习,形成了良性互动。三是由26名区级医疗骨干组成巡回医疗队,深入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坐诊,开展义诊和“一对一”上门服务、家庭签约式服务等活动,使偏远乡村的群众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全区甚至全市知名专家的诊疗服务,强化了网底功能。

(四)医改惠民政策较好落实,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一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参合率、筹资水平和补偿比例逐步提高,住院报销封顶由2.5万元提升到18万元,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住院实现了100%报销。今年上半年,为参合农牧民患者补偿报销17277人次,共计1539万元,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2010年开始在苏木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2012年又将此政策惠及到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使广大群众享受到了价格合理、质量放心的基本药物。五年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放了基本药物专项补助634万元。三是实施了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我区各苏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立了公共服务管理科室,明确了苏木镇(街道)、村(社区)两级职责,并定期检查指导,截止630日,全区建立健康纸质档案169271份,建档率79.5%;电子档案建档率73.8%管理高血压患者8807名、Ⅱ型糖尿病患者2392名、重性精神病患者188名。7岁以下儿童各单苗接种率均在98%以上。每年对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为全区妇女开展“两癌”筛查工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推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投入不足

近年来,区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但就目前情况看,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后,以药养医的局面被打破,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收益减少,日常人员培训、水电暖等经费支出不断增加,加之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等历史负债(负债1175万元),运行压力较大。如苏木卫生院的取暖费就得依靠当地政府补贴。二是基层卫生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日益增多,服务内容由最初的9大类22项扩大到12大类43项,由于资金不足,人员没有相应增加,现有的50名专兼职工作人员,要承担全区21万人口的公共卫生服项目,人员力量非常薄弱。三是村医的政策性补贴财政配套不到位。

(二)医技人员短缺

一是基层临床医生普遍缺乏,按照现有的床位应配备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0人,现有167人,人员缺口较大。如麻池卫生院、哈林格尔卫生院硬件设施设备几乎达到区级医院水平,但就因医护人员缺乏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另外,现有的医护人员中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比较少。在苏木镇、街道工作的309人中,大学学历93人,副高职称的只有8人,平均到每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还不到1人。二是人才流失严重。我区的部分基层卫生院地域偏远,工作环境条件相对艰苦,受专业施展和业务提升空间影响,加之缺乏灵活有效的用人和激励机制,很多人不愿意到基层工作。2008年以来,公开招录的56名专业技术人员,已辞职19人,人才引不进、引进留不住的问题十分突出。此外聘用的临时工较多,占现有工作人员的近一半,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员的不稳定。

(三)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医疗服务水平还不高。目前,我区的基层卫生院在人员配备、业务技术水平、仪器设备配置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无法设置相关科室开展诊疗业务;尤其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聘用的工作人员,很多缺乏系统的医学理论知识,接受新知识、开展新业务的能力非常有限。二是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有待加强。政策宣传、主动服务等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诸如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孕产妇健康管理、慢性病健康管理等都需要规范、细化和及时指导。

三、几点建议

(一)切实提高重视程度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之一。大力发展基层公共医疗卫事业,是满足城乡居民健康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更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应提高重视程度,切实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强化各级领导和部门责任,作为新都市区、新农村建设、“十个全覆盖”的重要工作内容,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二)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

一是要认真落实国家医改政策,将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对在偏远地区工作的医务工作者,要尽快落实各项补助和支持政策。二是要在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财政补助、医疗机构收支结余等多渠道筹措资金,有序推进苏木镇卫生院债务化解工作,使基层医疗机构减轻发展包袱,回归公益属性。

(三)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尽快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稳定基层医疗队伍。加大对基层一线中青年医务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其医务水平;还要有计划有重点的引进急需人才。严格落实特殊岗位津贴和其他津补贴政策,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在坚持与大医院“对口帮扶”、知名医生巡回坐诊、进修轮训等方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特别是基层卫生室要主动提供上门服务,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对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认真总结分析,积极向上反映。二是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知晓率,促进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自觉接受服务。特别是对居民健康档案、儿童免疫接种、孕产妇健康管理等服务内容,要进行及时跟踪随访,主动跟进,全面掌握辖区内居民健康整体情况。其次应建立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改善硬件设施设备、强化人员培训、优化服务流程、不断充实人才队伍等措施,逐步完善符合我区实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的医疗卫生保障能力。第三要切实制定和落实基层计生服务队伍纳入基层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方案,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有利于缓解基层卫生机构人员不足的矛盾。